社会之恶:诱导放大人的自私性

 驾驭美好   2025-04-20 17:17   16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
封建主义社会,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,控制了底层的欲望,过于“行有不得反求诸己”,过于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。


资本主义社会,为了便于统治集团进行资本扩张,放大了底层自私自利的欲望,制造出“消费主义”,鼓吹“极端自由主义”。


社会主义社会,本应该对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扬弃,发扬封建社会的优良道德传统,学习资本社会激发人的创造性。但当下社会,很多优良传统慢慢消失,人心不古,天理和伦理不断遭受破坏;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,消费主义盛行,享乐主义盛行,个人主义盛行。全球化本质是资本化,我们被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所影响,人的自私性被诱导,被放大,破坏了底层的团结。


带着社会主义的思想生存在这样的环境,特别坚持前三十年那套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,你会觉得格格不入,甚至很痛苦。


一些利益集团,为了少数人的利益,为了破坏底层的团结,他们放大了社会之恶。


也就是诱导和放大人们的自私自利。


前三十年为什么强调集体、团结和阶级?


因为精英人数比底层少,官僚人数比百姓少,富豪人数比穷人少,他们害怕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。而鼓吹个人主义,鼓吹自私自利,那必然导致人人为了一时和一己之利出现内卷和内斗,团结不起来。


团结不起来就没有力量,没有力量就影响不到少数精英们的根本利益。


他们还可以光明正大实行剥削行为。


仔细想想,在这种丛林法则中竞争,底层没有精英们的学识、人脉、资金和资源,天然就处在劣势,这套资本主义的玩法,只有极少数的底层能够实现阶级跃升。


是寻求个人出路还是阶级出路?


处在底层的个人为了寻求出路,容易背叛自己的阶级,比如“工贼”就是如此。在当下的职场中,员工为了讨好老板,不断拍马屁,充当老板在员工中的耳目,媚上欺下,导致职场的内斗,导致社会的不公。


在这样的环境,人们难以有幸福感。


前三十年,毛主席为什么那么在意人民公社和社会主义教育?因为想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双管齐下为底层寻找阶级出路,彻底扭转封建社会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”的现象,也为了扭转资本社会对人剥削和异化的现象。


然而短视者看不懂,手里有资源为了私利也不想这样,吃不了前期苦也不愿意。


可怜华夏伟人心呀!


后来的舆论,伟人的形象在于一个“斗”字,这不符合毛主席的人生哲学。毛主席讲究矛盾对立统一,既讲斗争,也讲团结,如“人民大团结”、“军民团结如一人”、“统一战线”,一些舆论掩盖了“团结”的一面,甚至讲斗争是宣传个人好斗,或者面对民族矛盾时讲的斗争,而不是阶级斗争,这是别有用心。


资本主义或者其他什么自私小团体,天然害怕底层团结,所以他们构建的经济基础,宣传的意识形态,鼓励的社会风气,都在促进个人主义和放大人的自私自利。


人们成为欲望的奴隶,人们受到资本家的压迫,人们在底层中有无尽的内卷内斗。


社会的正气压不住邪气。


希望更多人从经济基础去探讨这个问题。


如毛主席讲的“单干”必然导致两极分化。


根据《沈浩日记》当年记载:黑社会就在我身边,当年带头按手印的那个人就是,他霸占了集体的财产,我去问他讨要,还被他踹了一脚。这二十多年来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,就是因为正气压不住邪气。


这种风气只出现在小岗吗?


不是的。


单干不仅仅在小岗实行。


从集体奋斗到各扫门前雪,在风气方面,在团结方面,在力量方面,都变了。


这是经济基础,而上层建筑,出现“猫抓老鼠”的舆论,一切的一切都变了。


想起毛主席那句词:“歌未竟,东方白。”

NEXT:已经是最新一篇了

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