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两会之后,反腐再掀小高潮,该抓的抓,该开的开,该判的判,让腐败分子始终感受到如山的压力。 值得注意的是,连日来,落马的女性官员数量激增,让人顿有眼花缭乱之感。 两会结束的当天,也就是3月12日,上海市闵行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何月秀便被拿下了。 何月秀是无锡人,虽然是在职大学学历,但读的是中专。或许因为在沪上没啥背景,当了半辈子老科长,45岁才晋升副处。 何副主任看起来土里土气,常年骑电动车上下班。但其胆子却很肥,不仅自己大搞权钱交易,而且其多名亲属也在其分管的领域上下其手,堪称典型的“小官大贪”。 3月15日,全国都在突击打假之际,浙江省教育厅女副厅长汤筱疏主动投案了。或许是醒悟到自己也是个“伪劣产品”,从而选择自首之路的吧。 汤筱疏是高级工程师,还是一名无党派人士,属于“无知少女”一族,这或许也是她能够成为厅级高官的重要因素。 但党外身份不是党外干部的“挡箭牌”,反腐败没有“盲区”,党外不是“纪外”,也不是“法外”,更不能成为“例外”! 但连日来“知名度”最高、“影响力”最大的落马女官员,当属3月14日官宣被查的江苏徐州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李淑侠,关于其落马的报道,铺天盖地,各种“细节”栩栩如生,活龙活现。 多个信源称,李淑侠实际上已被带走多日。而早在今年2月28日,一位资深媒体人便披露了李淑侠被带走的具体细节: 28日早上, 李淑侠应约去给某领导汇报工作,就在她踏出电梯的一霎那,即被守候在电梯口的办案人员拦住,并对其宣布留置审查的决定。 因为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,李淑侠一时没有醒悟过来,一脸茫然,愣了几秒钟后如梦初醒,顿时就要瘫了,倘若不是被守候人员架住,就瘫倒在地了,随之被带进电梯…… “淑女” 瞬间瘫软如泥,“侠女” 威名沦为笑柄。这场反腐大戏的开场,真比任何虚构剧本都更具震撼力,更触目惊心。 这种“瘫软型”反应,意味着心理防线的瞬间崩塌。 而这种生理性崩溃,多见于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官员。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,长期腐败行为会导致前额叶皮层功能退化,面对突发压力时自控力急剧下降。类似案例中,不少女性官员在留置初期会出现晕厥或失禁等应激反应。 据悉,和李淑侠一同被带走的还包括其老公、女儿、女婿。 此外上述知情人士还透露,去年,李淑侠与同在徐州机关工作的老公刘某办理了假离婚手续,以防不测。但她还是低估了组织。 出生于1966年7月的李淑侠,是土生土长的徐州丰县人,深耕彭城官场三十余载,历任铜山区委副书记、贾汪区区长、沛县县委书记、国家级徐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,2021年9月出任徐州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,达到个人仕途顶峰。 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9月,李淑侠的老领导、徐州市委原书记周铁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官宣落马。 而正是在周铁根主政徐州期间,李淑侠屡获提拔重用。 有开发商私下说:“找李书记办事,得先找她家老刘。” 还有商人透露:“周书记的茶桌值千金,李书记的签字笔能换房。” 李淑侠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,那就是她的发型。 在担任徐州九里区委常委、常务副区长期间,李淑侠的发型还很一般、大众化。 但自从走上贾汪区区长的重要位置之后,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参加重要会议,她的强势发型始终如一。 这种高颅顶大盘发,又俗称“鸡窝头”。沛县百姓曾打趣,说她这发型是“狗肉补过头”,透着股强势劲儿。 女性朋友大都清楚,李淑侠的这种发型很难打理,颇费功夫,每天早晨都要折腾好一阵子。 据坊间传言,李淑侠主政沛县期间,每天早晨都有专门的助理为其打理发型。 而从李淑侠以往的大量工作照来看,在任职期间,她绝对是一个十分重视个人形象、品位的领导干部。 每次出镜,她都是精心打扮,衣服也几乎不重样,仿佛每天都在表演时装秀。 在职场上,大凡美丽又有能力的女人,通常不喜欢让别人只看到自己的美貌,甚至还会刻意掩饰,素面朝天,简装素服,尽可能拉低自己的颜值线。 而对于女干部来说,喜欢打扮势必会分散大量精力,实际上化妆、挑衣服是非常耗费时间的。 对于天天妆容精致、衣着光鲜的女干部来说,如何能够全副身心投入工作呢? 女领导痴迷于时装秀,既远离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,也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。试想想,只想着在衣服和个人形象上做文章,又怎么会想到人民群众呢? 而且,“女为悦己者容”,女领导如此精心打扮、妆容精致,到底是想取悦于谁呢?是否有啥不可告人的小心思? 值得注意的是,李淑侠还是“家族式腐败”的典型,其丈夫、女儿和女婿,都跟着她“进去”了。 据纪检部门透露,从当前查处的案件来看,贪官全家齐上阵、“全家福”沦为“全家腐”的现象愈发普遍,成为值得关注的新动向。 那么,腐败分子为何醉心于“家族式腐败”? 在当下中国,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,尤其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逐步完善,单一个体和单位实现腐败的难度越来越大,尤其是个体性腐败几乎不可能。 腐败分子要突破现有制度的限制,必须从个体走向群体、从分散走向联合,依靠“集体行动”来实现。 在这样的腐败共同体中,既有核心成员,也有外围力量;既有主角,也有配角;既有幕后指挥,也有一线先锋;既有主动加入者,也被动裹挟者。 作为欲以权谋私官员,最愿意和什么人建立“腐败共同体”?不是同事、下属甚至秘书、司机,而是亲人、亲属。 因为,家人、亲戚之间往往利益相连,又因为有血缘、亲情维系,家族式腐败的成本较低,风险较小。 而犯罪分子之间通常订立攻守同盟,采取伪证、串供、转移赃款赃物等行为,给侦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。 相对于其他腐败形式,“家族式腐败”更具有掠夺财富的疯狂性,他们往往以掠夺巨额财富为目的,肆无忌惮,巧取豪夺,对国家和社会财富造成严重危害。 但“家族式腐败”真的安全吗?真的会成为难以攻克的“腐败堡垒”吗? 否!在强大持久的反腐风暴面前,一个个“家庭权钱交易所”无不崩溃瓦解。 一家人“抱团”贪腐,必然“组团”走向深渊。 领导干部企图带领家人“一荣俱荣”,结果一损俱损,酿成夫妻、父子、兄弟、姐妹等同堂受审、同陷囹圄的亲情悲剧。 “家族式腐败”毁掉的不仅仅是领导干部个人,还有其背后的一个个家庭。 为官掌权者,岂可不慎哉!